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

Facebook中毒症候群

         網路每個時代都會有其代表性工具。以前如果我們要朋友的聯絡方式,會問朋友你的「E-Mail」呢?那是個信箱就代表個人網路身份的時代。

接著流行的工具慢慢換成了通訊軟體:MSN、即時通、skype。初次認識對方,要的資訊就是通訊軟體帳號。MSN跟即時通一直是兩大主流且互相對立的軟體,不過隨著時間趨勢發展,兩個軟體又整合成能互相通聯的合作氣氛。不過這些軟體因為病毒與駭客帳號的盛行,最後MSN還是成了主流。
後來部落格流行了起來,我們又開始問對方「你的無名帳號?」、「你有部落格嗎?」。這些東西也反應了人類的互動模式,越來越往網路發展了。透過網誌我們瞭解了對方最近在幹麼,去了哪裡玩,寫了些什麼東西;我們也都用部落格跟對方聯繫。
不過網路的特色就是求新求變,很快的又有了新東西。我認為當下最流行的,也足以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表性產物的,就是微網誌:噗浪 Plurk(介紹)、Facebook 臉書(介紹)跟Twitter 推特。
這股無法擋住的風潮,透過新聞的播放而大紅大紫了起來。(台灣新聞對流行事物的影響性一直非常大,電視頻道裡大概有七成是新聞台吧。)
今天想紀錄下的心得,是Facebook上的小遊戲。比起介紹一個遊戲,我更喜歡紀錄下心得。一開始接觸Facebook,我先玩了開心農場這個遊戲。
剛開始玩開心農場時,覺得這種透過社群網站來玩的小遊戲實在是有趣極了,可以跟身邊的朋友一起競爭。一開始很在乎農場,每隔幾個小時就上去看一次,總覺得那雜草跟菜蟲時實在是長得太慢,於是開始叫朋友來幫自己大量種雜草跟蟲,好讓自己加經驗值。兩個人就這樣互相種來種去,直到當天的使壞額度用完為止。
後來玩Facebook的朋友越來越多了,像是國中同學、高中同學等團體,這些人互相認識的就有十幾個人。於是開始會有人利用噗浪、MSN狀態來通知這個團體的所有人「某某人的農作物成熟了喔,大家快去偷喔!」。作物如果沒有準時收割,可能不到一小時就被偷光了(可以偷到一半左右),大家就開始會去算農作物成熟的時間。
因為這個緣故,有時候本來要睡覺了,看到農作物還有40分鐘就成熟,就再死撐到農作物收割好再去睡覺。更誇張的是,為了要防止農作物被偷,或是想去偷別人的農作物;本來八點起床還會賴床的,後來都七點就起床,一醒來第一件事情都是開Facebook農場。下班第一件事件也是先回家收割農作物,完全變成了阿宅一個。
著迷於開心農場大概兩個禮拜,中間陸陸續續玩了更多的農場遊戲:Happy Farm、FarmVille、Farm Town等,也是十分入迷。後來玩了些其他類型的遊戲,像是開餐廳的Restaurant City。
Restaurant City為了升等,常常都是人不在家還開著電腦在那掛網,好像又回到了以前的Online game年代。為了交換食材,也常常花好多時間在逛別人餐廳,研究到底要升那一道菜色好。
到後來,我的應用程式集裡面已經有了20多種遊戲了。大概一個月後就不再那麼熱衷了,每天花個半小時,去每個遊戲收成作物、種新植物、拿每日登入禮物;至於別人會偷,就讓大家去偷了。遊戲的樂趣有很多種,看到大家因為偷到東西而開心的樣子,我覺得這樣也很不錯啊。不是只有在朋友名單上佔據第一名才是唯一的快樂之道。
開心農場等遊戲為什麼會這麼讓大家瘋狂著迷呢?我也有試著去思考看看。
種植作物而後收穫,本來就會有種成就感。現實生活中種植作物會有天災,會有蟲害讓人血本無歸、受挫;但這些農場遊戲,你只要等時間到就去收成就好,不會受挫又有成就感。
再來就是跟朋友的互動,Facebook的社群網站功能,讓能參與遊戲的朋友,大多是你所認識的同學、同事、朋友、家人,可以讓大家除了在遊戲中互動外,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共通話題可聊。
遊戲的排名系統,會讓人想努力升級超越別人。遊戲中的偷竊系統,除了可以滿足大家在現實生活中不敢做的壞事之外,也會讓人想更頻繁的去碰這個遊戲。而且大部分遊戲都是隨登入隨玩,隨時可以下線離開,不像Online game你要準備一堆之後才可以去打怪,又不能馬上下線;所以很適合在上班時間偷玩,瞬間在上班族之間流行了起來。
即使不玩遊戲,也可以透過Facebook原始的社交功能,去瞭解到朋友最近在幹麼,上傳近況照片等。這大概也是Facebook在全世界會迅速爆增使用人數的原因,而且台灣還是成長率最高的國家。(希望我不是讓大家變宅的幫凶啊)

引用:Char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